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我国新能源车出海提速
网文内容
我国汽车出海近期按下“快进键”。数据显示,2023年5月,我国汽车品牌出口达到24.6万辆,同比增长75.0%。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以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海外频频开疆拓土,在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机构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550万辆;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加码东盟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长城汽车获悉,6月28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在中国-越南经贸合作论坛上会见了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并就长城汽车在越南投资布局项目的最近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范明政对长城汽车布局东盟市场表示肯定,并欢迎长城汽车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与车型带入越南市场、积极在越南进行生产布局,促进越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越南作为东盟第四大经济增长体,近年来汽车销量快速增长。越南汽车制造商协会(VAM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VAMA成员单位汽车总销量为40.46万辆,相较2021年增长33%。预计到2025年,越南汽车市场年销量规模可达70万辆至80万辆,到2030年将超过100万辆。
据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越南是长城汽车东盟区域的一个重要市场。今年1月,长城汽车与越南经销商签署授权合作协议,计划于8月正式登陆越南市场,首款上市车型为哈弗H6 HEV,今年计划布局8家销售网络。
过去两年,长城汽车以泰国为起点,实现了泰国、马来西亚、老挝、文莱、菲律宾、柬埔寨6个地区市场的常态化运营。今年下半年,长城汽车将陆续进入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3个地区市场,2023年底将实现对区域主要市场的覆盖。“现阶段,长城汽车将通过泰国工厂出口整车至越南,计划2025年在越南设立新能源车型组装厂,同步辐射东盟周边国家。”上述负责人补充道。
东盟市场已成为我国车企出海的热土。数据显示,长城汽车在东盟有累计超2万名新能源汽车用户、150万社媒粉丝。其中,2022年,长城汽车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马来西亚与合作方建立的终端门店已覆盖当地70%首府级城市。
泰国AutoLife官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旗下BYD ATTO 3(元PLUS)今年5月上牌量为2025辆,连续第五个月获得泰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1-5月,BYD ATTO 3总上牌量为9310辆,市占率达38.6%,持续领跑泰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截至目前,比亚迪在泰国共有33家门店,累计销售乘用车已超过17000辆。
早在2013年,上汽集团就联合泰国最大的知名跨国企业——正大集团发起成立上汽正大汽车有限公司,以加快MG品牌国际化进程为契机,启动基于泰国、面向东盟的汽车发展战略。作为上汽集团重要的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2022年上汽正大整车产销达到3.2万辆。
挺进欧洲
欧洲作为汽车工业发源地,聚集了宝马、奔驰、奥迪等诸多世界知名传统汽车品牌,并有着全球最严苛的汽车认证标准。近年来,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提升,开始在欧洲大展拳脚。
6月13日,比亚迪在意大利召开品牌及产品发布会,宣布进入意大利乘用车市场,并推出BYD ATTO 3、汉、海豚、海豹四款车型。同时,比亚迪与当地多家核心经销商合作,五家门店在意大利米兰、都灵、佛罗伦萨等城市同期开业。
新能源商用车是比亚迪切入欧洲市场的另一个“杀手锏”。据介绍,比亚迪拥有丰富的纯电动巴士矩阵,是全球首家实现电动大巴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企业。2013年,比亚迪借助新能源商用车就已切入意大利市场,并在纯电动巴士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
5月29日,比亚迪与西班牙巴士制造商合作伙伴Castrosua推出的首款定制化12米纯电巴士在西班牙下线并首次亮相,标志着比亚迪在西班牙市场销售的大巴产品迈入本地化和定制化的新时代。6月5日,比亚迪携纯电动巴士B19和BYD-Castrosua亮相2023 UITP全球公共交通峰会。比亚迪欧洲分公司大巴销售副总Javier Contijoch表示,“我们很高兴在2023 UITP全球公共交通峰会上展出比亚迪最新的大巴与技术,期待未来能携手当地更多的合作伙伴,为欧洲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出行方案和优质服务。”
2021年以来,蔚来在欧洲已打入了挪威、德国、荷兰、丹麦、瑞典五个国家市场。今年3月30日,蔚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首家蔚来中心正式开业。截至5月31日,蔚来已在全球累计布局118家蔚来中心(海外4家),269家蔚来空间(海外6家),299家蔚来服务中心(海外42家),53家蔚来交付中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青岛资讯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timescope.xkcode.com/gn/267.html
- 上一篇:多地出台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下一篇: 多地惠民保升级换代 提高参保率需多措并举